近日,维多利亚大学教授Siah Hwee Ang撰文介绍了中国的教育出口市场,分析了其未来的走势。并称,对于想要参与中国教育市场的国家来说,教育出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有超过27.4万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占美国所有留学生的31%。而同年,中国共有45.98万学生出国留学,比2013年上涨11.1%,其中92%的学生为自费留学。
然而不同于出国留学人数的激增,留学生回国的人数的涨幅却并不明显。2014年,有36万中国留学生回国,仅比上年增加了3.2%。
Siah Hwee Ang教授表示,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的教育出口市场规模依旧在扩大。
在Siah Hwee Ang教授看来,虽然从商业角度看,随着本地教育机构不断扩展其教育方式以吸引潜在生源,但教育出口在某个时刻必定会逐步衰败。不过,这种衰败并不会马上发生,即便很多其他的教育方式正与教育出口同步进行。
Siah Hwee Ang教授在文中介绍了几种比较常见的教育方式。
最基本的是交换项目。这种交换项目允许一名中国学生在外国教育机构学习一个学期或者一年,反之亦然。
其次也有联合课程。联合课程允许一名学生既在中国上课,也在国外上课,最终获得参与教育的机构发布的学位证书。
这些方式都可以让学生短期经历国外教育机构,因此丰富他们的个人简历。
然而比上述两种方式更为嵌入的教育方式,则是由外国教育机构和当地机构联合成立当地的合资教育机构,进而提供学历。在中国,最早出现这种合资机构要追溯到2004年,到现在已经有十余家类似机构。
Siah Hwee Ang教授称,这种教育模式将外国教育内容引进中国,但其费用相比于出国留学要低得多。对一些中国家庭来说,这种方式更可负担。
而出自这些合资教育机构的报告显示,他们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后得到更好的跨国公司就业前景。皆因跨国公司更喜欢在当地接受了这种教育的中国学生,认为他们雇用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雇员。
综上所述,Siah Hwee Ang教授认为这样的合资教育机构未来的入学率将不断上升。
而当境外教育机构纷纷想要分享中国的教育出口市场时,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却悄然出现了。
据留学360金牌留学顾问冯霞老师知悉,中国清华大学最近计划与华盛顿大学合作,在美国建立一个校园。这是中国大学首次在国外设立实体机构。
Siah Hwee Ang教授认为清华大学此次设立机构的时机非常巧妙,因为在刚刚出炉的2016年全球大学排行榜上,清华大学在工程学方面取代了麻省理工成为世界第一。事实上,中国有三所大学跻身该排行榜的前十。他指出,“中国大学信心十足,也正在开始向国外扩张自己。假以时日,这些大学将开始与外国教育机构一起竞争顶尖的学生。”
不过Siah Hwee Ang教授同时认为,想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大学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国际排名。而在这方面,他表示,“还有谁比清华大学更合适吗?亦或许北京大学适合启动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