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57万人考研!考研路好挤,这里有Plan B给你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今日拉开帷幕,本次考试报考人数达到457万,创历史新高。

  457万人报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按照此前公布的消息,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时间为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7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从近年数据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报名人数屡创新高。下面是过去几年的数据:

  2017年考研人数是201万;

  2018年考研人数是238万;

  2019年考研人数是290万;

  2020年考研人数是341万;

  2021年考研人数是377万。

  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

  纵观这些年的考研报名数据,从2017年的201万,到2022年的457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增加了256万。相较于上一年度的377万人,激增80万人。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2015—2022年,7年平均增长15.8%。就“考研热”原因,报告分析,近六成考生因为就业竞争大,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

  “高校毕业生主要有三大出路:就业、国内深造、出国深造。从就业角度看,就业竞争导致部分学生由就业转向读研。

  考研竞争压力这么大,国内读研这条路注定不好走。其实,除了在国内考研外,你还可以选择直接去海外读研,比如新西兰。

  在国内考研一年一次,一次只能报一个学校和专业,一考定终生。很多学生考试结果会受到心态的影响。

  而在新西兰,学生申请的时候可以同时申请很多学校和专业,广撒网增加收到offer的可能性。

  学生还有机会去到世界排名不错的大学,还可以开阔眼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学生普遍在1-2年内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书,可以更快的进入就业市场。

  有想法去新西兰读研的小伙伴,可以计划起来了!

  新西兰读研五大优势

  课时灵活

  在新西兰,许多含金量高的授课型硕士课程只需要18个月,还提供暑假期间继续学习的加速选项,供同学们灵活加速获得学位的进度。

  专业提升

  新西兰的教育水准名列世界前茅,同学们可以通过做特定的研究扩展专业知识,提升技能以扩展未来职业机会。

  全球认可

  就读新西兰硕士学位,同学们将有机会与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合作,而获得的学位证书在世界各地都被认可。

  前沿技能

  21世纪技术与行业的更迭不断,新西兰的硕士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实用且具有前瞻性的技能,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

  实战导向

  硕士项目期间,新西兰的大学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实习项目、实操项目以及与行业的人脉联系,帮助同学们提前积累工作经验,在毕业时更好地应对求职。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今日457万人考研!考研路好挤,这里有Plan B给你] 文章生成时间为:2021-12-26 01:41:59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

联系我们

上海
兰州
深圳
杭州
石家庄
成都
济南
自贡
南京
长沙
郑州
西安
昆明
合肥
武汉
贵阳
北京
宜昌
海口
大连
哈尔滨
重庆
南昌
乌鲁木齐
太原
无锡
天津
襄阳
徐州
温州
常州
秦皇岛
东莞
福州
扬州
日照
厦门
苏州
上海总部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三门路200号1号楼410室
4008-941-360
 
18018632408
资深外教辅导
六重文书保障
名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