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是新西兰大学海外学生毕业的高峰时节。对于海外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经过几年含辛茹苦的留学生活,而今终于拿到梦寐以求的“洋文凭”,应该说是一件令自己和家人欣慰的事情。可是,伴着这种喜悦,随之而来的却是新的人生选择的困惑――回国发展还是留在本地?
每一个海外毕业生,都有着自己具体的条件。由于不同的社会认知、学历专业和家庭背景,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毕业规划。不过,总体上讲,不外乎三种基本想法。其一,回国开创新的事业或是承接出国前已有的事业;其二,试图留在本地,如果不成,回国另图发展;其三,千方百计地誓死留在这里。
以上三种想法,后两者为海外中国学生主体思潮。而拥有此种思潮的群体又为女性居多。之所以如此,在于女性毕业生结合自身的特点,给予自我更多现实的考量。同男性比起来,平均而言,女性更喜爱平和恬静、与世无争的生活。因此人口稀少、环境幽雅的海外安逸环境更能满足其心底的生活愿望。再者,一些中国女性狭隘虚荣的心思在作祟,认为只有在国外混不下去的才回国,既然出了国,就不应该再回去了。另外,很多海外中国女性学生,等到毕业的时候,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姑娘”。如果回国,加之自己头上的“镀金”光环和“心高气傲”的心态,在择偶的市场上,面临的很可能是“门前冷落鞍马稀”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实困窘。
无论原由种种,唯求留在本地成为目标之后,那么下一步考虑的问题自然就是留下来的方式了。新西兰移民局把持着技能移民严格的筛选标准和冗长的审批程序。于是,结婚嫁人似乎成为一种获取居留身份的相对捷径。因为它没有年龄、学历、和工作担保等因素的绝对限制,所以很多有文凭和没文凭的中国女性最终选择它作为自己的移民途径。
把自己的婚姻作为换取身份的筹码,本身就是一种游戏人生的荒诞。人生是漫长的,虽是变化多端,但是关键几步,足以影响后半生的喜怒哀乐。人生的“得”与“失”不在一时之间。看似眼前得到了一纸居留签证,其实日后你很可能失去很多。出于功利目的、缺少感情基础的婚姻,犹如抽干了空气的容器,让人囚禁其中,窒息难耐。举目四望,你可以发现这种人生的悲剧在我们周遭的很多人身上上演着和即将上演着。一位有着高雅学识的女性,为了居留身份,嫁给了一个随同父母早年从广东过来淘金的不学无术的农民;一位青春活泼的姑娘,为了居留身份,嫁给了一个和自己父亲年龄一般大的退休在家的西人老头;一位相貌靓丽的女学生,为了居留身份,和一个印度人同居了两年,最后才发现对方也没有居留身份……这些世俗的交易往往以女性遭受心灵的痛苦和折磨为最大代价。或是麻痹自我,苦熬漫漫长日;或是离异独身,失去重新追逐感情生活的热情和自信;或是生下并非爱情结晶的产物,作以自我生活的依慰……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婚姻的权利。然而,建立在交易之上的婚姻选择,应当慎重。当你要迈出这一步的时候,要提醒自己日后可能出现的后果。要知道,物质的享受终究代替不了精神的需要。以牺牲情感获得的利益,带给你的很可能不是一种快乐,而是一种不幸。于外人面前的荣耀永远代替不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图身份而待嫁的女性朋友们,想好了,再嫁!